西嶼鄉包括漁翁島及小門嶼二島,是玄武岩熔岩組成的火山群島,熔岩冷卻後,形成狀柱玄武岩地形,經由長時間的侵蝕與海積,使得各島嶼形成特殊風光及各種瑰麗奇岩景緻。
「跨海大橋」橫跨在以急流聞名之孔門水道上,使馬公、白沙、西嶼三大島連成一體,西嶼端的老漁翁銅像和跨海大橋是一處新興的遊憩景點...
「小門嶼」在西嶼的北端原為一離島,民國72年建跨海小門橋交通往來暢行無阻。雖然小門嶼面積僅0.5121平方公里,但其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,堪稱是澎湖群島之縮影,有活的地質地形教室的稱呼。「小門地質展示中心」於民國90完工,位於小門風景區的入口處...
「鯨魚洞」是小門嶼最特殊的海蝕地形,此處原為一玄武岩的海崖,經過海蝕後最後貫穿成一海蝕拱門,看似一隻擱淺海灘的鯨魚。附近有村民運用硓古石或石塊堆砌的「菜宅」,是澎湖地區特有的人文景觀。
「二崁聚落」位處於東、西兩高地之間的凹地,有效避開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,因此稱為「二崁」。全村為「陳」姓的單姓聚落,閩南式的建築;梳式屋舍排列工整,由於整個聚落保存二十餘棟傳統古厝,獲選為澎湖十大歷史建築之一。
「褒歌」是一種鄉土文學詩歌,民國初年至40年代間在二崁極為盛行,傳唱至今儼然成為二崁珍貴的文化資產...說巧不巧,走訪二崁時突然接到大姐來電,語焉不詳地說...在澎湖某古厝...幫姐夫買一本「台灣俚語」的書...我猜想是「二崁褒歌」,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!
「大菓葉石柱」位於西嶼鄉東海岸線中段,原是廢棄的採石場,因為採石的關係而顯露出來,玄武岩非常壯觀的柱狀節理及板狀裂理,石柱前有一淺平的窪地,泰利颱風後有積水。
「西埔假砲」位於外垵村高地上,前往漁翁島燈塔的路上,第二次大戰時,日本在澎湖虎井嶼設有「南進指揮所」,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,在此處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,同時達到誘敵和欺敵的目的,所以又稱「餌砲」。假砲體目前已經過整修,草原的南端,村民為了避煞設立了三座石塔,稱為「三仙塔」。
「漁翁島燈塔」位於外垵村高地上,白色的建築與牆面,在萬里晴空下顯得非常醒目,觀景台視野相當遼闊,塔區範圍仍是清同治11年間的界址,有西式燈塔、房舍、宿舍及展覽室等,旁邊是一處軍事要塞。
「西嶼東臺」為清光緒13年劉銘傳所修建之砲臺,其規模小於「西嶼西臺」,周邊景色優美可俯瞰牛心山...
「池西玄武岩柱」位在池西漁港北邊,廢棄的九孔養殖場旁,向北延伸至大池村,是欣賞柱狀玄武岩最美的海岸線。此地玄武岩的顏色多為深黑色,向北漸漸轉為褐色;形狀變化多端,有直立、彎曲、倒臥、傾斜等。
- Jul 03 Tue 2012 19:27
【2012澎湖】西嶼行腳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