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從寧靜的奧日光回到時尚的東京都心;「淺草寺」因其超高知名度讓我們在結束關東之旅的前夕,不能免俗的一探究竟...走出地鐵站觀光人潮摩肩接踵的,東京新地標「Sky Tree」與建築藝術群耀眼登場...隅田川有水上巴士(渡輪)行駛,朱紅的吾妻橋畔櫻花季已過,僅存関山櫻仍恣意地綻放著...復古扮像的街頭藝人,吟唱著古老的演歌,深受銀髮族的喜愛...熱鬧非凡的「仲見世」濃厚的商業氣息讓我的遊興降到最低點...







街頭的人力拉車,頓時讓人陷入時空交錯的氛圍裡...




「淺草寺」又名「金龍山淺草寺」,是東京都內歴史最悠久的寺院,供奉的本尊是聖觀音原屬天台宗,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成為聖觀音宗的總本山,觀音菩薩本尊通稱為「淺草觀音」。 鐮倉時代(1192–1333),淺草寺受到當時掌權者們虔誠地信仰,歷史諸多名將雅士等亦逐漸地前往參拜,在名人的加持下淺草寺得以逐步興建拓展,終於入江戶時代(1603–1867)成為幕府一代將軍德川家康所指定的祈願寺廟,因而躍居江戶文化和信仰的中心。 時至今日「淺草觀音」仍深受日本各地善男信女的尊崇與喜愛...

▼「雷門」於西元942年由武將平公雅所創建,曾於1865年12月被大火燒燬,直到1960年,在Panasonic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捐獻贊助下得以重建,為了配合建築改建,人們祈求世界和平及農作物豐收等願望的心靈寄託─風神和雷神這兩尊神像被安置於雷門兩側,而此地儼然成為淺草寺的地標與象徵,聞名遍及於全日本。


▼「寶藏門」;建造之初稱為仁王門,亦由武將平公雅於西元942年所創建,直到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代,為了配合本堂而進行改裝寶藏門,1649年12月新門落成,1692年,懸掛由出身皇族的京都式寺院曼殊院門主良尚親王手書的扁額「淺草寺」三字,但是二次世界大戰時,在1945年3月東京大空襲時再度燒燬。現今的寶藏門是由東京代表性飯店之一的新大谷飯店創始人~大谷米太郎捐贈重建,乃三層式建築結構組成,上部兩層是收藏室,放置寺院的寶貴物品及佛具,其內裝置有現代的防災設備結構。


▼「本堂」即本尊觀音像供奉之地,故又稱觀音堂。東京大空襲時,屬於國寶的舊本堂燒燬殆盡,之後在全國信徒盡心協力下,終於1958年10月重建。現在的本堂為鋼筋水泥的建築,屋頂採用鈦瓦,可說是恢復了本堂舊殿的容貌,其最大特徵在於屋頂,有著明顯的傾斜度,與其他的寺院建築相比,屋脊顯得相當高聳。正因為如此鮮明的造型結構,即使從很遠的地方,都能一眼就看到寺院建築清晰的結構特徵。






▼1648年時,在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手中,「五重塔」與「本堂」及「寶藏門」等同時重建,雖然在1911年被指定為國寶,但卻在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因戰火而將整個寺院都燒燬成灰燼。戰後,「淺草寺」受到日本全國各地信徒的鼎力支援,朝復興本堂、雷門、寶藏門的重建之路。1973年五重塔以新的容貌重建現身,基壇內部有收納供養靈位牌的靈牌殿、塔的最上層放置斯里蘭卡傳來的舍利子。


關東之旅的最後一天,由於搭乘下午的航班,因此尚有充分的時間遊賞及購物,何去何從呢?在一遊未盡的「新宿御院」與杜鵑花祭的「根津神社」之間猶豫不決...
▼東京都的谷中、根津、千駄木一帶,還殘留著濃濃老街風貌,也被稱為「谷根千」地區,「根津神社」目前的樣貌是江戶幕府的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於1706年創建,華美的塗漆建築是江戶時代規模最大的神社,其中社殿、拜殿、唐門、樓門、透塀等建築,都被認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。










▼「根津神社」林木蓊鬱營造出的舒活空間,簡直讓人忘記正置身於東京市區,而來到到行程的最後一天,日益思鄉的阿牛也展現歡顏...這間神社不僅入口處有兩個鳥居,步入神社內還有一整排信徒們捐贈建造的鳥居...








神社的西側的「杜鵑花苑」,種植超過50種3000多株的杜鵑,每年4、5月的杜鵑花祭,爭奇鬥艷的杜鵑將小山坡渲染成有如織錦綢緞般華美,此時也是根津神社最美麗的季節。我們在花祭初始時造訪,杜鵑才開了六七成遊客不多...這所杜鵑花苑在成為神社境內之前是武士的宅邸,因此庭園的造景還保存著武家宅邸的庭園風格...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b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